更新時間:2022-05-04 13:32:46 所屬欄目:基因組 作者:張亭康
1946年10月14日,在美國鹽湖城,一名男嬰哌哌墜地,他的父母很開心的給他取名為JohnCraigVenter(克萊格·文特爾),這時候,誰都不會想到,64年后的他居然會成為世界上第一枚人造細胞「辛西婭」的「父親」。
不過這位被科學家們譽為生物學怪杰的科學家的科研道理并非一帆風順,甚至說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也不為過。在文特爾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他就不是個讓人省心的家伙,雖然展現出了極佳的游泳天賦,可是卻因為成績不好而退學,和很多叛逆期的小男孩一樣,那時候的文特爾除了追女孩就是沖浪。
然而一場越南戰爭,改變了這位少年的一生。
越戰之中,他經歷了太多的生離死別,經歷了太多的鮮血淋漓,他厭惡戰爭,從而深切的意識到了生命的可貴之處。
越戰之后,他開始修讀大學課程,幾年的時間里,他在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獲得了生物化學學士、生理學及藥理學哲學博士的學位。
文特爾第一次站在聚光燈下,是和一個被載入史冊的計劃聯系在一起的,這個計劃大家都不陌生,它叫做「人類基因組計劃」。
這是一個于1990年正式啟動的計劃,六國聯軍并斥資30億美元來完成。這個計劃預定的期限是15年,預計在2005年繪制出人類基因組的草圖,然而直到1997年,多國合作小組僅僅完成了3%的測序計劃。
但是我們都知道,實際上在2000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便在白宮鄭重宣布了人類基因組草圖計劃已經完成。
那么,是誰讓這個計劃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完成了剩余的97%呢?
這個人就是文特爾。
他創立了塞來拉基因公司,他開發出新的測序技術,他曾經野心勃勃的想要申請專利將這人類基因組譜圖據為己有,他被認為是全世界最聰明的科學家之一,他以一己之力單挑六國科學家,他曾經被學術界稱為科學狂人和壞小子??墒菬o論如何,誰也不能否認他的貢獻。
《時代》周刊將其選為2000年度最有影響力的人和僅次于美國總統當選人的年度風云人物。
然而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自人類基因組計劃草圖繪制完成的信息公布后,塞來拉公司的股價一落千丈,文特爾千元測序的計劃也無人問津,塞來拉公司很快進入了經營困境。
2002年1月,公司董事會投票,一致同意將文特爾開除,他只好灰熘熘的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
文特爾曾經想過要過安逸的生活,身價過億的他也完全可以享受生活拒絕工作。然而他無法舍棄自己醉心的基因組學研究。
他創建了「克萊格·文特爾研究所」,開始攀登科學史上的另一個高峰:創造新的生命形式。
2010年5月20日,文特爾利用可以得到的DNA小片段,合成最小最簡單的基因組,他用了「四瓶化學物質」(即脫氧核糖核酸)為「人造細胞」設計了染色體,并將這些基因信息植入另一個被剔除了遺傳物質的細菌細胞中,奇蹟發生了,細菌內部的細胞逐漸為人造基因所控制,最終成為了一種全新的、人造生命!
這個細菌被命名為「辛西婭」。
有人說,文特爾在扮演著上帝的角色,創造生命,這不就是西方的耶和華,東方的女媧做的事情嗎?
而文特爾回應到,他并非要成為造物主,他想要做的,只是希望可以量身訂造我們需要的生命體,幫助人們解決糧食不足、全球變暖、環境污染等問題。
說來也是,如果人們真的可以創造出我們需要的生命體,那么就無需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對微生物進行基因改造了??墒沁@又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我們創造出來的生命體真的不會對生物界造成危害嗎?
科學一直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更好的利用它,才是我們更需要思考的問題。
歡迎留言: